黑龙江1例入选!
时间:2025-09-12  来源:检察日报   编辑:何其伟     审核:李博     录入:薛蕊
【字体:  

最高检发布8件伤害类案件

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典型案例

强化实质审查

推动查清事实、依法追责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8件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典型案例,其中黑龙江1例入选。这些案例中,办案检察官与检察技术人员协同履职,通过对技术性证据的实质审查,在推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精准追诉犯罪、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指导示范意义。

  8件典型案例包括常见伤害类案件类型,涉及审查内容多元。比如,案例一王某某故意伤害案,依据被害人损伤形态特征注重区分新伤与陈旧伤,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案例二周某某故意伤害案,对存在问题的鉴定意见启动重新鉴定,确保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准确性。案例三孔某某故意杀人案,通过对视听资料、鉴定意见等技术性证据的实质审查,还原零口供案件事实,认定主观故意。案例四刘某甲故意伤害案,体现了在诱骗、胁迫他人长期服用药物致伤案件中,对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的重要性。案例五伍某某故意伤害案,对于多人致伤案件,通过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有效开展成伤机制鉴定,厘清因果关系。

  这批案例聚焦专业难点。有的案例完善刑事证据体系,准确认定主观故意和损害后果,有力夯实精准指控犯罪的证据基础,推动依法追责。有的案例明确了成伤机制,有力证明因果关系,清晰区分各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责任,实现准确定责。有的案例准确甄别和发现原鉴定意见存在的错误,推动依法补充侦查或重新鉴定,避免造成冤错案件。

  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往往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专业壁垒。实践中,检察官在对技术性证据实质性审查的过程中,要注重与检察技术人员的协同履职,在凭借自身专业知识、逻辑经验对技术性证据审查后仍难以作出实质性判断时,要注重发挥检察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破解专业难题。通过对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有效推动查清事实、依法追责、精准量刑,协同提升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关于印发

《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

实质审查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为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贯彻落实《人民检察院办理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工作规定》,强化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审查实质化,进一步提升伤害类案件审查办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最高人民检察院选编了8件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典型案例。现印发你们,供参考借鉴。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5年8月18日

 

案例七

孙某某涉嫌故意伤害案

——通过运用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排除合理怀疑

 

  【关键词】

  成伤机制鉴定 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 刑事和解 相对不起诉

  【基本案情】

  被不起诉人孙某某,男,1970年12月出生,农民。

  被害人徐某某,男,1983年3月出生,大货车司机。

  2023年10月13日,孙某某与徐某某因车辆让行问题发生口角,继而引发互殴,徐某某踢孙某某左侧大腿一脚,孙某某打徐某某左侧肋部一拳。2023年10月15日徐某某首次就医,CT检查结果显示其左侧第6肋骨骨折、第7肋骨疑似骨折。2023年11月28日徐某某遵医嘱复诊,三维CT成像结果显示其左侧第6、7、8、9肋骨陈旧性骨折,左侧第11肋骨可疑骨折。经鉴定,徐某某左侧第6、7、8、9肋骨骨折,构成轻伤二级。

  公安机关立案后,经电话通知,孙某某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如实供述犯罪事实。2025年4月22日,黑龙江省富锦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富锦市检察院”)依法对孙某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2025年5月9日,富锦市检察院向公安机关发出《检察意见书》,建议给予孙某某行政处罚。2025年6月17日,公安机关对孙某某作出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检察机关履职过程】

  (一)科学论证诊断差异。在案两份诊断存在矛盾,徐某某首次就诊诊断其左侧第6肋骨骨折,第7肋骨疑似骨折,复诊诊断其左侧第6、7、8、9肋骨均有骨折。孙某某对公安机关依据复诊检查结果出具鉴定意见提出异议。鉴于两次诊断间隔逾一个月,为排除合理怀疑,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调取被害人诊断间隔期内行踪轨迹、查询有无其他诊疗记录,并对被害人在此期间是否复工、有无外出等情况进行补证,排除其二次受伤可能。针对诊断差异,检察机关委托检察技术人员和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两份诊断进行全面审查论证。经审查,认为徐某某首次接受CT检查时,若骨皮质没有明显裂纹,可能出现医生诊断不出或不能确认第7、8、9肋骨骨折的情况,且第7、8、9肋骨可能系隐匿性骨折,待复诊检查时骨痂生成,更易于判断。上述情况均会造成徐某某两次CT检查结果不一致,符合病理转归过程的连续性和时间间隔的规律性。

  (二)开展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排除合理怀疑。通过对在案鉴定意见进行实质性审查,发现徐某某左侧第6、7、8肋骨骨折断端位于肋弓处同一纵向线,而第9肋骨骨折断端位于脊柱旁,与上述肋骨骨折端为相邻肋骨,但距离较远。为排除合理怀疑,检察机关委托鉴定机构对被害人成伤机制、致伤方式进行鉴定。经鉴定,认为被害人左侧第6、7、8肋骨骨折,手拳击打一次可同时形成;左侧第6、7、8、9肋骨同时骨折,手拳击打一次难以形成,但不排除击打左侧第6、7、8肋骨骨折处,因肌肉牵拉造成左侧第9肋脊柱旁处骨折。依据该鉴定意见可还原伤情形成过程,为案件定性、责任划分提供客观依据。

  (三)夯实客观证据基础,释法说理促成和解。基于对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后得出的审查意见,排除了孙某某关于“被害人伤情与己无关”“伤情系旧伤”等辩解,有效促使孙某某自愿认罪认罚。经检察机关调解,孙某某主动赔偿被害人并取得其谅解,双方达成刑事和解。检察机关综合考量案件事实、危害后果,鉴于系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结合犯罪嫌疑人自首、认罪认罚、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依法对孙某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典型意义】

  (一)开展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破解伤害案件专业难题。根据《人民检察院办理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工作规定》,严格依法开展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是检察机关解决损伤成因、致伤机制等专业认定难题,精准锁定关键证据、厘清案件事实的核心路径。通过着重审查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是否相互印证,鉴定依据、方法是否准确,伤情是否系陈旧伤,是否系同一外力作用形成,以及论证分析是否科学严谨等,排除合理怀疑,准确采信鉴定意见,为还原案件事实夯实证据基础。通过审查损伤愈合过程及其动态变化、骨痂形成时间、创口愈合周期变化等专门性问题,排除与案件无关的陈旧性损伤或自身病理改变,准确认定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二)依托客观公正的鉴定意见,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司法鉴定技术服务调解的作用,通过自行委托进行成伤机制鉴定,以鉴定意见作为调解的前提和依据,科学厘清责任边界,发挥法律定分止争作用。